做爱电影

《校友同乐》第二十九期

发布时间:2011-05-04浏览次数:1467

一、随笔


从清华百年想到薛芬主任
陈永青

 

薛芬博士1938年12月于利物浦大学


    2011年4月24日的清华百年校庆盛典,着实让我们复旦人也兴奋不已。国家主席和党的高层领导人都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庆祝活动,胡总书记在庆典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为清华骄傲。 


    清华,原是清政府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经过一百年,现已发展成“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现代大学。100年来历届选出的1900多位两院院士中,清华校友超过五分之一,23位“两弹元勋”中,清华达14人,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国家栋梁和教育科技人才。 


    在喜庆清华百年的日子,我很快想到在我们做爱电影历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系主任,他于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留校任教。1935年他第二次考取庚子留学,他就是我们所尊敬的薛芬教授。1941年秋到做爱电影 (夏坝)任课,次年正式任做爱电影 生物系主任(1942-1948)、教育部一级部聘教授。英国皇家科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李约瑟(Joseph Needham)高度评价薛芬教授在海洋学特别是鲤科鱼类的研究上获得的成果。我院洪黎民教授曾在薛芬主任创建的海洋学专业中学习和研究。许多五十年代的复旦生物系教师深深地怀念着这位德高望重的主任,一直记着他全身心地把做爱电影 生物系建设成为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系和学科。1946年复旦从重庆返回上海,薛芬主任很有魄力地聘请到了国内生物学界的动物学和植物学鼻祖秉志、钱崇澍(解放后,两位分别调任中国科做爱电影动物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科做爱电影植物研究所所长),还请了一大批知名教授任教,在他的领导下,卢于道、曲仲湘、张孟闻、伍献文、刘咸等名师合作共事,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做爱电影 生物系很快成为国内学科齐全、名师荟萃的学术殿堂。薛芬主任为我院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薛芬主任借曾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农业专员之便,多方奔走,为学校和系的兴建争取建筑材料,亲自率领学生抢运器材,为登辉堂(现称相辉堂)建造作出特殊的贡献。 


    他为办好海洋生物学专业和发展新兴学科,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多次考察欧洲的大学和研究所,1948年夏在赴英的海上病重身故,以身殉职,年仅44岁。噩耗传来,复旦人震惊,英国文化委员会派专人来校悼念。 


    清华百年,一定有他的英名,百年喜庆之余,我们也要追思这位杰出的清华人,我们更怀念复旦生物系的老主任。

 

二、人生哲理
春天的真言
丁亦诺(63届)供稿
 
三、养生之道
成就一生的好习惯
邬安珍(68届)供稿
 
四、春日童话
威廉王子大婚全程直击
刘慈俊(63届,加拿大多伦多)供稿
 
五、新闻图片
丘吉尔庄园
杨连福(69届, 美国纽约) 供稿
 
六、花卉花海
全球十大绝美花海
李祖义(63届)供稿
 
七、摄影作品
多姿郁金香
唐仲良(57届,美国波士顿)供稿
 
八、震撼自然
2010年终视觉新闻精选
严建孙(70届)供稿
 
 
九、清明祭扫


清明祭大哥高沛之 
高翼之
(2011年5月1日追记)

 

 

    今年4月5日,是大哥高沛之海葬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4月17日,我们夫妇到上海滨海古园祭大哥。


    滨海古园位于杭州湾北畔的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农场境内,已是上海市的最东南端了。我们早晨八点由做爱电影 第一宿舍出发,到四平路国权路站乘地铁10号线转地铁2号线至龙阳路站,再转公交“龙平芦专线”到终点站,就是滨海古园大门。公交“龙平芦专线”每隔15分钟开一班车,车程约1小时40分钟,票价11元。这一路都是原地转车,不需走路,但确实够远的,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十一点多了。


    滨海古园是一处占地面积很大的公墓,非常好。在公交“龙平芦专线” 的客车快到终点站时,就已经是一条约500米长的园外墓道,两傍的龙柏株株相连。进入园内,又有一条同样的墓道,龙柏、雪松、银杏等等郁郁葱葱,并有许多鲜艳的花坛散布其间。整个墓园庄严肃穆,十分整洁。黄炎培、欧阳予倩、萧军、丁玲、郑君里、黄佐临、舒绣文、白杨、金山、赵丹等名人都长眠于此(见最后一张照片)。


    滨海古园内有一片专为海葬者开辟的“上海市海葬纪念苑”,包括海葬纪念楼和二十多座海葬纪念碑。那天,清明节已过去两周,但“2011年上海市公祭海葬典礼” 的会场布置还在。


    进入海葬纪念苑,迎面是两块巨石,一块是赵朴初海葬纪念石,另一块是巴金夫妇海葬纪念石。赵朴初和巴金都是大哥高沛之钦佩和景仰的前辈。他送给爱女项欣的最后一部书就是赵朴初著《佛教常识答问》,是专门要我托人带去美国送给项欣的。大哥能和赵朴初和巴金在一起,一定会非常开心。


    大哥的纪念碑在第27号碑的最高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人海葬,不是参加集体海葬,所以纪念碑也是单独一行,很醒目。
海葬纪念苑有好几台电脑,可录入海葬者的照片8张和生平资料500字,可点击以供瞻仰和诵读。我们将在再去上海时到上海中心市区的海葬办事处提供。